文/克拉大

懷孕期間,該如何吃得健康、吸收得好,是許多準媽媽最關心的事。不過除了葉酸、鐵、碘等營養補充,近年越來越多研究也指出,體內的「隱形毒素」——重金屬累積,可能悄悄影響胎兒發育與營養吸收。
社群熱議:補對營養,也要避開體內干擾
根據《網路溫度計》發表的熱門文章分析,「重金屬風險」已成為準媽媽在社群上熱議的健康關鍵字。有民眾留言表示:「吃的保健品很小心,卻忽略水、空氣也可能藏毒素」、「擔心的不是吃不夠,而是吸收不了」。
鉛、砷、汞、鎘等重金屬雖然無色無味,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它們可能干擾胎兒神經系統發展,與智力下降、過動、自閉等發展性障礙有潛在關聯。
醫師提醒:腸道健康與重金屬代謝息息相關
婦產科醫師陳星佑指出,若孕期營養不均衡,反而可能促使身體釋放原本累積的重金屬,經由胎盤影響胎兒發育。基因醫學專家張家銘醫師也表示:「鉛對神經系統發展極具風險,尤其對胎兒與嬰幼兒來說,幾乎沒有所謂的安全劑量。」
此外,多項研究指出,重金屬也會破壞腸道菌相穩定、引發慢性發炎,進一步干擾營養吸收,甚至影響母體免疫與代謝。
市場觀察:出現針對孕期設計的益生菌產品
面對這樣的健康關注,市面上也開始出現結合腸道保養與重金屬防護機能的孕期專用益生菌產品。例如台灣本土品牌生泉生技,就開發出選用具專利植物乳桿菌 NBM01 的孕期益生菌,該菌株具備分泌胞外多醣(EPS)能力,能與鉛等重金屬離子結合,有助於降低腸道中有害物質的負擔。
同時,產品中亦添加葉酸、益生質等孕期關鍵營養,提供更完整的腸道與營養支持,並已獲得部分產後護理機構採用。這類設計也反映出市場對「腸道健康與環境風險雙重照護」的重視。

專家建議:從日常做起,降低暴露、提升吸收
即便無法完全避免接觸重金屬,但透過日常調整可有效降低風險。專家建議:
- 選用水源清潔的飲用水、避免老舊水管沉積污染
- 避免攝取過量深海魚類(如鮪魚、旗魚)以減少汞暴露
- 中藥或保健品應選擇通過檢驗的合格品牌
- 維持腸道菌相平衡、適度補充益生菌,有助提升吸收率與代謝力
營養與環境雙照顧,打造更安心的孕期基礎
真正的孕期照護,不應僅著眼於「吃進去夠不夠」,更要關注「身體能否好好吸收、排出」。醫師呼籲,生活在都市、工業區,或長期有使用中藥、保健品習慣的女性,更應主動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進行營養與環境風險評估。
守護寶寶的健康,從日常每一個細節做起。健康的腸道,是孕期營養吸收的根本,更是面對環境風險時的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