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鳥197飛越山川共賞地景作品藝遊趣

by 克拉大

文/克拉大

由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東分署攜手花蓮分署舉辦《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每年總能吸引各地民眾尋美拍照,於7月1日盛大開展。今年以喜新念舊為主軸,延續藝術與縱谷的連結,策劃「經典再現」、「童趣生活」與「永續生態」等三大主題,邀請到韓國、法國、德國、南非、美國與臺灣等6個國家、12組藝術家,在鹿野、關山、池上、富里及玉里各地秘境,呼應地景特色,創作12件風格各異的件品,值得走訪花東縱谷感受融合藝術與自然的五感饗宴。

臺灣Better-Ray《 仰望星空 》/ 鹿野高台

五組國際藝術家各具特色也大展身手。德國藝術家Jens J. Meyer《光之亭》透過彈性布的張力與環境光影相映,開啟藝術與自然的對話,營造身臨其境的感性場域;美國藝術家CHIAOZZA《畫花》以巨型花朵造型與明亮色彩,流露溫暖友善的情感;法國藝術家Séverin Millet《Blue Faces》用鮮明色調結合幾何線條,隨著觀看角度與日影變化,躍現作品各面向;韓國藝術家Lee Seongung《Memories》創作媒材結合了臺東釋迦枝條與爬藤植物,作品傳遞與自然共生、持續變化的過程;南非藝術家Anton Smit《蝕幻空間》以帶著神祕的臉部寧靜表情,帶出因時間或自然力量產生的虛實交錯感,闡述人類與大自然密不可分的無形連結。

臺灣范志明x邵惠琴《祈福》/ 關山達谷梵秘境

七組國內藝術家也各自展現創作手法與人文思維。藝術家范志明、邵惠琴夫妻檔使用漂流木創作《祈福》雙手捧水流的巨人,表達對縱谷灌溉生命活水,期許豐盛永存,深深撼動人心;在東里舊火車站,藝術家安君實以竹子為媒材打造出《時光列車》,迎接旅人走進新舊記憶中的候車時光。藝術家達比烏蘭.古勒勒以廢棄鐵件創作,一朵朵的耳朵從土地冒出來《聆聽─大地的耳朵》,提醒人時刻聆聽、感受並珍惜土地;藝術家鄭元東作品《低語富里》結合南島工藝編織,透過沉睡孩童的形象,讓人不禁放慢腳步去感受大地之美。

臺灣達比烏蘭.古勒勒《聆聽-大地的耳朵》/ 池上水利公園

新生代藝術家安可ANCO以想像力展現詼諧童趣,將昔日居民齊聚洗衣亭洗衣聊天的意象化成《DJ TIDE》,揭開由DJ犬領軍一同參與洗滌人心的童趣派對;Better-Ray《仰望星空》作品像從繪本走到鹿野高臺,跟著縱谷小人偶們抬頭望向遠方沉醉縱谷白天與黑夜之美;地脈工坊《生之舞動》則是以象徵生命的樹木恣意伸展舞動意象,展現出生命永續的訊號。

德國Jens J. Meyer《光之亭》/ 東富禪寺下方草地

今年12件地景作品都讓人相當驚艷,不僅造型吸睛,都傳遞對自然生態的情感與珍惜,值得規劃一趟五感俱足的小旅行,感受花東縱谷自然與藝術交織的獨特美好。更多縱谷大地藝術季相關資訊,請上「萬物糧倉大地慶典」官網粉絲專頁查詢。

Related Articles